本期專訪導師:馬老師
在教學中,我會根據(jù)學生的愛好或者經(jīng)歷,來輔導相關的景觀建筑項目方向,助力他們拿到夢校的offer。
馬老師
?院校背景
南加州大學 景觀建筑設計碩士
?教授專業(yè)
景觀設計、建筑設計
?教學擅長
對人文、自然和歷史如何與景觀融合有深入研究。善于從城市尺度來討論景觀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善于帶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細致的景觀信息分析發(fā)展出完整的項目。
喜歡藝術創(chuàng)作,
便定下走景觀設計之路,
為了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下
景觀設計的意義與價值,
碩士階段選擇去南加大深造!
畢業(yè)后因專業(yè)能力過硬,
被洛杉磯多所公司爭搶!
歸國后的她,
擔任教育導師一職,
根據(jù)學生的愛好與經(jīng)歷,
輔導學員打造高質量作品集,
助力他們拿到夢校offer!
她就是本期專訪導師馬老師,
一起進入她的分享世界~
馬老師 X 小美
我畢業(yè)于南加大,我對人文,自然和歷史如何與景觀融合有深入研究。
小美:請您簡單介紹下自己~
馬老師:
哈嘍,我是馬老師,我研究生畢業(yè)于南加州大學,在讀期間,作為小組成員參與設計了洛杉磯市中心homeless項目,并獲得PANDO DAYS‘21 AWARD WINNER:1st PLACE獎項。我對人文,自然和歷史如何與景觀融合有深入研究。善于從城市尺度來討論景觀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景觀設計這條路的?
馬老師:
我本身很喜歡藝術和創(chuàng)作,所以本科時期選擇了景觀設計。本科畢業(yè)之后,想去看看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下,景觀建筑設計的專業(yè)意義和大眾價值,所以去了美國留學。相對于國內的景觀專業(yè)學習,國外的課程讓我看到了景觀建筑設計更多的可能性。
在USC的碩士階段,我更多的是去學習如何用景觀建筑設計去解決社會問題。
小美:出國留學這段經(jīng)歷帶給您了什么?
馬老師:
在USC的碩士階段,我更多的是去學習如何用景觀建筑設計去解決社會問題。USC會鼓勵學生去思考一些不專屬于景觀建筑領域的問題,例如洛杉磯市中心的homeless,從景觀建筑設計的成果去作為回應。
同一個studio會鼓勵學生尋求同一個主題下不同的設計方向,例如同樣是火災,有的同學關注的是火災之后的土壤結構變化對于景觀建筑的影響,有的同學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景觀建筑去緩解人們在火災之后的心理創(chuàng)傷。
在教學中,我會根據(jù)學生的愛好或者經(jīng)歷,來輔導相關的景觀建筑項目方向,助力他們拿到夢校的offer。
小美:從景觀設計師到國際藝術教育導師,這個過程中您都有哪些變化?
馬老師:
最大的變化是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不再僅僅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景觀話題,會根據(jù)學生的愛好或者經(jīng)歷,來輔導相關的景觀建筑項目方向,助力他們拿到夢校的offer。
我的教學理念是引導學生去探索跟他們本身的愛好或者經(jīng)歷相關的景觀建筑設計想法,輔助他們完成他們感興趣的設計方向。
小美:您工作之外會喜歡去干些什么來豐富自己的靈感庫呢?
馬老師:
景觀建筑討論的問題很多元化,所以日常除了看一下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例如alsa,各大院校的畢業(yè)展等,還會看很多紀錄片,去了解更多設計的可能性。
轉專業(yè)的學生具備自己的思維優(yōu)勢,只要把軟件學好,在作品集中清楚展現(xiàn)自己的思路是沒問題的。
小美:景觀建筑設計有哪些研究方向?不同國家的專業(yè)特點對比?
馬老師:
景觀建筑的魅力在于它尺度的豐富性,大到區(qū)域化的思考和布局,中到尺度的綠地,公園,街道公共空間,小到人的尺度的體驗。景觀建筑的研究領域很廣泛,可以從環(huán)境角度出發(fā),考慮可持續(xù)發(fā)展,土壤污染或者未來城市等話題,也可以從受眾群體出發(fā),考慮一些針對特定人群的景觀建筑設計,例如,老年人口,留守兒童,自閉癥患者等。
美國的景觀建筑設計注重跨學科,可以解決實際性問題,美國方向的作品集矢量圖更為總要,要求風格突出,畫風干凈利落。
英國的景觀建筑設計課研深入,不介意落地,著重強調設計前期的調研部分。
加拿大的景觀建筑設計比較包容,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藝術形式,展示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澳大利亞偏重創(chuàng)意風暴,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
轉專業(yè)申請其實難度并不大,而且這些年,跨專業(yè)申請也成為趨勢,轉專業(yè)的學生其實也具備自己的思維優(yōu)勢,只是可能軟件能力會比較欠缺,沒辦法將自己的設計思路和想法展示出來。所以轉專業(yè)的學生首要的任務是學習景觀建筑需要的一些軟件,之后只要通過作品集展示清楚自己的設計想法和思路是沒有問題的。
國內學生更注重設計效果的表達,國外的學生更注重自己設計想法的表達。
小美:您覺得中外大學生的景觀建筑設計水平如何?國內外的教學系統(tǒng)有哪些差異呢?
馬老師:
我覺得中外大學生的設計水平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國外的學生更注重自己設計想法的表達,他們的設計思路往往是天馬行空,靈活多變的,項目關注的方面也更多元化。國內學生更注重設計效果的表達,他們的軟件能力和模型制作很更厲害,但設計思路會偏固化,項目方向的選擇上也有局限性。
導師的作用是帶學生感受更多的景觀建筑項目設計方向的可能性。
小美:留學作品集可以自己DIY嗎?您作為景觀設計導師如何看待?
馬老師:
我相信很多國內的學生有足夠的軟件能力去完成一套很好的作品集,但是導師的作用是帶學生感受更多的景觀建筑項目設計方向的可能性。如果學生本身有很好的idea,并且有足夠的自控力,我覺得diy也是可以的。
小美:對于學建筑的同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馬老師:
一定要多看案例,多記錄,多思考。景觀建筑設計從來都不是突發(fā)奇想的一個念頭,它是一個經(jīng)過思考,發(fā)現(xiàn)場地的問題,然后通過積累大量案例之后,產(chǎn)生自己的設計想法的過程。中國的景觀市場正在蓬勃發(fā)展,國家對于綠色生態(tài)的低碳景觀建筑實際的需求正在提高,對于景觀和建筑的學生來說現(xiàn)在是一個很好的歷史機遇。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yfgps.net.cn),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