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
太陽即將毀滅,你會帶走什么?
有的人放不下家人,有的人放不下財物
但是有這么一群奇怪的人,他們要帶走地球
而且,是原封不動打包走
聽起來無比荒誕
但就真的有人把這事拍成了電影
并在大年初一邀請你的全家觀看
電影一上映,豆瓣就打出8.1的高分
堪稱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里程碑
這部電影
就是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
關于這部電影,原著劉慈欣的評價是
“這部電影出人意料的好
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
放映結束時,觀影的人都有些淚目
一方面是因為劇情
另一方面是對國產科幻片的感慨
畢竟中國的科幻片,總是差了這么一點意思
沒有足夠的錢,又請不起厲害的特效團隊
流浪地球劇組就著重抓內容
反復打磨電影的邏輯與細節(jié)
從情感與特效兩方面出發(fā)
讓穿著太空服的中國人也變得合情合理
故事與匠心,足以撐起 “開啟元年”四個大字
郭帆導演說:
好電影標準是讓觀眾能從電影里看到自己
并且找到情感共鳴點
《流浪地球》的精彩之處在于
影片設定雖然在虛無縹緲的科幻世界
但卻都能對應到現(xiàn)實中
有我們小時候不理解的只會工作的父親
還有那些為了信念希望堅持的大人
似乎都能在這里找到影子
電影中,不止一個英雄
所有人,都有弱點
所有人也都為家成為了英雄
影片的節(jié)奏與每一步情感的升華和釋放都恰到好處
無論是爺爺去世時一遍遍囑咐一定要回家時
還是片中兒子不理解父親
卻在最后一刻哭著懇求父親不要犧牲時
都是情理之中卻又難忍淚目
恐怕再沒有一個國家,能如中國人有這般
對故鄉(xiāng)家庭有如此執(zhí)念
無論多么艱難
一定要回家,落葉歸根
回家了,就好。
導演郭帆一段話最能詮釋這種情愫:
“幾千年來我們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所以我們對土地情感的那個核讓他們覺得我們奇怪,但這剛好就是我們的獨特性,這個東西就變成了它應該是中國科幻的一個形態(tài)。”
將科技與人類情感的矛盾放大
災難來臨時,是人,有希望才不絕望
好的科幻片有了情,更要有型
這個型就是——特效
美國大片的優(yōu)勢是巨大投資與成熟團隊
但是別人的優(yōu)勢卻是《流浪地球》的短處
所以劇組將愛的核心放大
將整部科幻片注入中國式情感內核的同時
格外注重細節(jié)的渲染
拍攝時,導演與編劇甚至為電影
寫了一百多萬字的底稿
只為了給大家營造更真實的情景
為了讓特效更加逼真
劇組的視效團隊沒有國外技術
只能采用最原始的辦法
足足畫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
這其中包括行星發(fā)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
所有場景的細節(jié)構思
隨后根據(jù)概設圖視效團隊又畫了
8000張分鏡頭畫稿
4年的時間,是怎樣的絕望中帶著希望奮力前行
影片中,吳京說過這么一句話:
“有人的文明才叫文明”
災難片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愛
這部電影總共花費了近四年時間打造
其間遭遇的最大困難是來自各方的質疑
導演也呼吁社會以更寬容的心態(tài)
對待新生的中國科幻大片
你也對電影感興趣嗎?
你也想拍出科幻感滿滿的大片嗎?
想學習更全面的電影拍攝技巧嗎?
想走近世界頂級電影學院學習嗎?
訪問美行思遠官網(wǎng)
開啟你的“科幻”電影之旅吧!
本文版權屬于美行思遠(www.yfgps.net.cn),轉載請注明出處。